互联网时代下,什么都变得“神速”。2016 年,分享经济凭借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启动了“霸屏”模式。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词汇。事实上,这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资源匹配,整合重构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
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
这个概念读起来有些晦涩拗口,其实简单说起来,“分享经济”就是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分享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首先,分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足够丰富 的、有价值的闲置资源。 《分享经济2.0》一书把闲置资源分为三大类:闲置资产(汽车、住房、设备等)、闲置时间(非正常营 业时间)、闲置技能(不作为主业或能够以去中介、去公司化的形式提供的特长、技能)。这些闲置资源具有价值却并未达到商业化要求,因此,常常会被人们忽略而形成资源的浪费。
分享经济强调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不必人人都拥有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却能以低于传统租车、住酒店的价格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
分享经济将原本闲置的得不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唤醒,产生新的价值。这种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崭
新模式,减少了浪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分享经济成长的平台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分享经济是以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为基础的新型
经济。闲置资源信息的分享是分享经济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拥有一个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供求双方才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促成交易。随着以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支撑的互联网的普及,原本区域化的分享经济逐渐走向全社会,促进了供求双方的高效配比,降低了搜寻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最后,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大众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的职业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追求“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而是选择工作时间更灵活、工作形式更多样的个性化工作。此外,人们逐渐形成的节约意识、物尽其用的观念和个性化
的生活追求,都推动分享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分享经济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方面,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可以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