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底到今年的上半年,无人便利店行业不断发生动荡。51零食卖给猩便利,果小美并购了番茄便利,在今年的8月,北京邻家便利店因为背后资金方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银行账户冻结,一夜之间168家店铺全部关门。那么,当年红极一时的无人便利店如今为何遭遇窘境呢?
首先,投资机构由于有着不小的资金成本,更加着急于所投项目的快速变现,所以往往更喜欢短期快速占领市场,拿下市场份额,时间是他们的敌人。因此在资本的加持下,一些新兴品牌的便利店一味追求店铺数量的增长,抢占市场,为日后的管理,运维,资金流的管理产生了极大的隐患。
然而店铺的运营是一个“精细活”,需要从店铺选址,运营机制,管理水平,周边环境等方面认真考虑,才能下手,并不适合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扩张。
一方面,便利店所依存的快消品行业本身毛利率水平就很低,加上店铺运营所需要的各项成本开支,如果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营收与足够快的周转,一旦盈利能力出现问题,很容易关门。另一方面,零售的本质还是供应链,开辟一个新的城市,就意味着要开辟一条完整的,全新的供应链生态体系,然而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花时间,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快速扩张。
所以快速扩张的后果只可能是成本快速上升,营收远远跟不上,长期出现了恶性的负现金流。
其次,没人监督。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国人的素质还不足以支持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活下去。在今年的5月份,近期,在杭州,广州等地发生了多起便利店偷窃案件,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流浪汉等闲散人员长期逗留在便利店也给消费者的体验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无人值守也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